公司新闻

青春逐梦!省运会三人篮球资格赛在沁源燃战火

2025-07-23

7 月 18 日,山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(竞技体育)三人篮球资格赛在沁源县体育场正式拉开战幕,来自全省各地的青少年篮球健儿齐聚这片 “山西绿肺”,以汗水诠释热血,用拼搏书写青春。这场为期三天的赛事不仅是竞技实力的较量,更是 “奔跑吧・少年” 主题健身活动的生动实践,在太行山区掀起了一股篮球热潮。

一、热血开赛:少年挥汗展锋芒

开幕式当晚,沁源县体育场灯火通明,篮球场上跃动的身影与观众席此起彼伏的呐喊声交织成激昂的乐章。本次资格赛设置男子甲组、男子乙组、女子甲组、女子乙组四个组别,吸引了全省 11 个地市的 32 支队伍参赛,参赛运动员平均年龄仅 16 岁。赛场上,运动员们突破、传球、投篮一气呵成,高强度的攻防转换中,既有内线球员的强力对抗,也有外线射手的精准三分。来自太原的 15 岁小将张浩宇在首场比赛中连进三记远投,点燃全场激情;阳泉队的女球员李雨桐凭借灵活的脚步和顽强的防守,成为对手难以突破的 “铁闸”。

“三人篮球节奏快、对抗强,对体能和战术配合要求极高。” 现场裁判长介绍,本次比赛采用国际篮联最新规则,21 分制的赛制让每场对决都充满悬念,“运动员们在场上展现出的专注力和爆发力,让人看到了山西篮球的未来。”

二、篮球之乡:八十载传承铸就底色

沁源与篮球的渊源可追溯至抗战时期。1942 年,太岳军区司令部进驻沁源时,八路军将士将篮球运动带入这片土地,郭道村、闫寨村的土操场上,军民共筑的 “战地篮球场” 见证了红色岁月中的体育精神。历经八十余年发展,如今的沁源已成为名副其实的 “篮球之乡”—— 全县 181 个行政村拥有 218 个篮球场,组建了 306 支民间球队,从机关干部到田间农民,从垂髫少年到花甲老人,篮球成为全民生活的一部分。

这种深厚的篮球底蕴在赛事筹备中得到充分体现。为保障赛事顺利进行,沁源县提前三个月启动场馆升级工程,新建的灯光球场可容纳 3000 名观众,配套的运动员公寓、医疗站、志愿者服务中心一应俱全。更令人瞩目的是,当地以褐马鸡为原型设计的赛事吉祥物 “沁宝宝”“源贝贝”,以及 36 种文创产品,将生态文化与体育精神巧妙融合,成为赛事的独特标识。

三、体教融合:铺就青少年成长之路

“这次比赛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,回去后要加强体能训练。” 来自晋城的球员王梓轩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表示,“能和全省高手过招,对我们的成长很有帮助。” 作为山西省 “体教融合” 试点县,沁源近年来通过 “篮球季” 项目将 19 所乡村小学纳入体育教育体系,与姚基金合作开展专业培训,培养出一批像李虎翼这样的优秀苗子 —— 这位曾代表沁源追梦队参加二青会的球员,如今已成为 CUBA 太原理工大学男篮的主力。

赛事背后,是沁源县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布局。根据《沁源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(2021—2025 年)》,当地计划到 2025 年实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3.65 平方米,经常锻炼人数比例超 63.5%,并通过 “体育 + 文旅” 模式,将篮球赛事与生态旅游、红色文化结合,打造 “运动康养” 新名片。正如沁源县副县长在筹备会议上所说:“办赛事就是办城市,我们要以赛为媒,让篮球成为激活县域经济的新引擎。”

四、未来可期:点燃青春梦想之火

随着决赛哨声响起,晋级省运会正赛的名单尘埃落定,但篮球场上的故事仍在延续。来自朔州的教练张磊感慨道:“三人篮球的魅力不仅在于胜负,更在于团队协作和永不言弃的精神。这些孩子在赛场上收获的成长,比奖牌更珍贵。”

事实上,赛事的影响早已超出竞技范畴。比赛期间,沁源县同步举办 “篮球文化节”,邀请篮球名宿开展公益讲座,组织青少年篮球训练营,吸引了 thousands of local residents and tourists to participate。正如现场观众李女士所说:“带着孩子来看比赛,不仅是为了加油助威,更是想让他感受体育精神,学会在挫折中成长。”

青春逐梦!省运会三人篮球资格赛在沁源燃战火

暮色中的沁源县体育场逐渐恢复平静,但篮球架下跃动的身影、观众席上未散的热情,以及少年们眼中闪烁的光leyu.com.乐鱼官方芒,都在诉说着一个真理:当青春与篮球相遇,梦想便有了飞翔的翅膀。这场在太行深处燃起的篮球战火,不仅是省运会的 prelude,更是无数少年逐梦之路的新起点。